| 智能问答| | |
支持ipv6
无障碍
长者专区
当前位置:九游会网址多少-九游会官网登录入口网页 > 网民互动 > 在线访谈

新闻发布会:介绍三年来贯彻落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工作进展成效 -九游会网址多少

2022-03-17 19:35     来源:教育部
分享
【字体: 打印

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三年来贯彻落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工作进展成效。(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续梅:

各位嘉宾,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参加教育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明天是3月18日,三年前,也就是2019年的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且发表了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阐明学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就如何办好新时代思政课做出部署,提出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

2022-03-17 10:00:24

教育部新闻办主任、新闻发言人续梅主持发布会。(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续梅:

三年来,教育系统为贯彻这次重要的座谈会都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进展,这就是我们今天发布会要向各位介绍的内容。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有: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徐青森司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游森副司长,思想政治工作司张文斌副司长,还有我们特意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王易教授。

下面,我们首先请徐青森司长介绍三年来贯彻落实座谈会精神的总体情况。

2022-03-17 10:02:43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徐青森介绍3年来贯彻落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总体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徐青森:

谢谢续梅主任。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考虑。

第一,学校思政课建设的主要进展和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2022-03-17 10:04:25

徐青森:

教育部党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中办《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精神,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师队伍快速发展壮大,教学质量和水平大幅提升,广大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大大增强,广大青年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高度认同,“四个自信”显著增强,思政课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充分彰显了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

2022-03-17 10:05:18

徐青森:

一是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形成合力办好思政课的工作格局。部党组多次专门研究思政课工作,持续加强与中宣部、中组部、中央网信办、财政部、人社部等部门的沟通,凝聚工作合力,印发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和高校思政工作体系等系列文件,推动形成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政策体系。地方各级党委认真落实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把办好思政课摆上重要议程,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普遍建立省级领导听讲调研思政课制度,并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思政课编制岗位、教师津贴、培训经费、项目研究等突出问题。

2022-03-17 10:06:51

徐青森:

教育部修订印发高校思政课建设标准,进一步压实高校党委的领导责任。建立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建设机制并稳定运行,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讲课,带头推进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形成制度性安排。思政课建设成为学校党建工作考核、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的重要评估标准。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由2012年的100余家发展到2021年的1440余家,中宣部、教育部重点建设了37家全国重点马院,教育部支持建设了200余个优秀教学科研团队。

2022-03-17 10:07:41

徐青森:

2016年到2021年,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由39个增至104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由129个增至279个,学位点数量位居各学科前列。教育部成立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对不同学段思政课的统筹指导。各地组织高校与中小学结对共建,定期开展教师集体备课、教学交流等活动。在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广大媒体积极参与,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很多媒体都开设了专栏,为思政课的改革创新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在此,我们对各个媒体对思政课建设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2-03-17 10:08:24

徐青森:

二是聚焦铸魂育人,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我们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理论创新武装同步推进,建强思政课主渠道,不断完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思政课课程群不断健全完善。指导全国重点马院和北京、天津、上海、吉林等地单独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增设课程分教指委,研制实施专门教学大纲和教学建议,编写使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和系列教学辅导用书。

2022-03-17 10:09:14

徐青森:

组织开展了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联学联讲联研活动,遴选发布56堂思政“金课”,超过62万人次参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深入挖掘各门课程中蕴含的丰富育人资源,推动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思政育人合力。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百年等重大主题,连续三年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活动,近1000所高校师生参与,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不断高涨。

2022-03-17 10:10:41

徐青森:

三是坚持固本强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近年来,我们大力推动各地各校配齐建强教师队伍,截至2021年年底,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超过12.7万人,较2012年增加7.4万人,比2018年增加5万多人,教师配备总体达到师生比1:350的要求。

2022-03-17 10:11:16

徐青森:

专职思政课教师年轻化成为队伍发展的新态势,49岁以下教师占到77.7%,具有高级职称的占35%。加快构建全方位体系化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组织41个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32个“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开展常态化的研修培训,每年培训教师近6000人。

2022-03-17 10:12:09

徐青森:

一体化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2019年起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列入“国家关键领域紧缺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本硕博在校生达6.2万人。各地陆续落实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繁荣计划”设立了思政课研究专项,3年累计立项近1000项,支持经费近3亿元。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网络直播观看量超过34万人次。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设立奖励基金,奖励表彰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生。今年首次表彰即将发布。

2022-03-17 10:13:07

徐青森:

四是注重资源共建共享,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主动适应信息技术迭代升级,不断加大平台建设力度,加强优质教学资源供给。改造升级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建成教指委专家值班答疑、听课记录、教师研修管理等7个子平台,累计访问量500万人次。

2022-03-17 10:14:14

徐青森:

制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课件,点击下载量已累计近3000万次。创设“周末理论大课堂”,累计举办76期,收看量超过280万次。与中央网信办共同打造“云上大思政课”主题宣传活动。三年来,以“抗疫”“四史”等为主题,开展多期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活动,观看量超过1.5亿次。直播、短视频、h5等新技术被广泛运用于思政课堂,形成了网上“思政大课”新样态。各地各校也陆续建设一批智慧思政平台,开设线上直播“云课堂”,邀请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讲授“思政大课”,收到了良好效果。

2022-03-17 10:15:36

徐青森:

第二,下一步工作主要考虑。

面向新征程,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大思政课”建设为牵引,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全面推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03-17 10:16:39

徐青森:

一是抓理论武装,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启动编写专门教材,将党的创新理论有机融入各门思政课教材和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专业教材。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启动“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2022-03-17 10:17:17

徐青森:

二是抓“大思政课”建设,强化实践育人。制定实施关于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推动高校严格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学时学分要求。用好社会大课堂,围绕抗击疫情、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主题,会同有关部门联合设立一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网络云课堂,继续举办“同上一堂思政大课”活动。

2022-03-17 10:17:37

徐青森:

三是抓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教学效果。推进建设以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和大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为核心的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建设覆盖每门思政课,服务一线教师的问题库、案例库、素材库和在线示范课程库等资源库,研制开发精品课件,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

2022-03-17 10:18:17

徐青森:

四是抓综合素质提升,建强教师队伍。推广实施特聘教授、兼职教师制度。完善部省校三级培训体系,整合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教师培训研修基地等力量,分课程分专题开展教师培训。深入实施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推动高校建立健全教师评价体系,强化教学评价导向,充分发挥好新一届高校思政课教指委的作用,加强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统筹指导。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2022-03-17 10:18:38

续梅:

感谢徐青森司长,接下来请游森副司长介绍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有关情况。

2022-03-17 10:19:38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游森介绍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有关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游森:

谢谢续梅主任,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以来,我们推动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有关工作情况。

近年来,教育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将加强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指导各地大力推动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思政课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2022-03-17 10:19:54

游森:

一是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制定了关于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文件,就加强党对中小学思政课的全面领导、深化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等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

2022-03-17 10:20:51

游森:

教育部出台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等文件,对严格落实思政课程方案要求、提升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加强学校思政课建设评价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建立健全了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政策体系,形成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发展的有效工作格局。

2022-03-17 10:21:18

游森:

二是全面加强工作部署。2019年,教育部召开了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座谈研讨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加强中小学思政课的工作举措。2020年,召开了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将思政课改革创新作为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工作部署和改革推动。

2022-03-17 10:22:01

游森:

2021年,开展了对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有关情况的大调研,通过对各省全面情况书面调研,并深入12个省份进行了实地调研,召开了20多场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全面了解和研究分析各地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情况。同时,召开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视频推进会,指导各地聚焦师资、教材、教法、机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工作力度,对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进行再部署、再推动、再落实。

2022-03-17 10:22:22

游森:

三是持续深化教学改革。组织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国家级示范培训,指导学校和思政课教师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使用好国家统编教材,确保教学的规范性、科学性、权威性。成立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门设立了思政课教学专委会和德育工作专委会,加强对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专业指导。在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单设思政课类别,遴选推广了39项国家级思政课教学成果奖,着力打造一批思政示范“金课”,加强示范引领。

2022-03-17 10:23:01

游森:

抓好思政课教学的关键环节,不断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在国培计划中加强了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培养“种子”教师。完善激励机制,在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遴选中单列思政课教师名额,在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最美教师评选活动中向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倾斜。举办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工作交流研讨活动,开展全国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着力提高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把握教材、实施教学改革能力,带动提升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水平。

2022-03-17 10:23:57

游森:

四是深入开展思政活动。近年来,在中小学部署开展“从小学党史 永远跟党走”“学习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看电影连环画学党史”等主题教育活动,编写中小学生党史学习读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在中小学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引导中小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会同中宣部、央视等部门制作播出“开学第一课”节目,充分用好建党一百周年庆祝活动、抗疫、奥运等“大思政课”,充分发挥国家思政电视公开课的带动效应,指导各地开展好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2022-03-17 10:24:44

游森:

五是不断丰富教学资源。教育部大力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遴选开发了一大批各类优质专题教育资源,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在支持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充实丰富德育教育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指导各地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不断拓展思政课途径和载体,用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场馆、科技场馆、博物馆等校外教育资源,以及各地特色教育资源,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强化实践体验和感悟,促进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2022-03-17 10:25:08

游森:

下一步,教育部将研制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建立健全有效机制,持续加强思政课教学资源建设,着力提高思政课教师专职化专业化水平,在增强思政课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在提高思政课针对性有效性上下功夫,推动中小学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2022-03-17 10:26:09

续梅:

感谢游森副司长,下面请张文斌副司长介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关情况。

2022-03-17 10:26:56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张文斌介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关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张文斌:

谢谢续梅主任,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明确要求。为落实这一重要要求,2020年4月,教育部会同中组部、中宣部等8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这个文件从构建理论武装、学科教学、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安全稳定、队伍建设、评估督导等七个体系入手,推动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下面,我围绕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工作成效向大家作个介绍,主要是三个方面:

2022-03-17 10:27:29

张文斌:

第一,抓试点先行,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为先行先试、形成示范,引领带动各地各高校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我们开展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分两批委托8个省、25所高校、92个院系一共125家试点单位,实现了办学层次全覆盖、区域全覆盖、高校类型全覆盖。

2022-03-17 10:28:04

张文斌:

各试点单位结合地域实际,发挥各自优势,盘活育人资源,汇集育人要素,从完善体系、扩展渠道、创新载体等方面推动全员参与、全时贯穿、全域协同,形成了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涌现出了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2021年年底的时候,我们以全国高校思政会召开5周年为契机,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行了总结,系统梳理试点经验做法,全域媒体宣传展示推广。

2022-03-17 10:29:03

张文斌:

第二,抓机制构建,聚焦重点任务精准施策。《意见》印发后,我们要求各地各高校围绕七个体系以3年为周期制定推进工作台账。前两年总体工作进展顺利,今年将进行总结性督查。在推进落实过程中,我们聚焦队伍配备和资源保障两个重点任务,建立专门机制针对性推进。一方面,针对队伍建设构建重点督促机制。近3年来,我们多次对辅导员队伍配备尚未达标的省份和部属高校进行“一对一”专项督办。截至目前,全国高校专兼职辅导员达到24.08万人,比2019年增加了约5.2万人,师生比实现从1:205到1:171的配置, 31个省(区、市)辅导员配备实现了整体达标。

2022-03-17 10:30:02

张文斌:

另一方面,为服务新需求构建示范带动机制。网络空间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一环境”,要求我们贴近学生需求,不断扩展渠道资源,强化优质内容供给。为激发学生主体作用,我们连续举办五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推动高校师生创作生产数百万件优秀网络文化作品。为提供坚强阵地保障,我们重点建设了200个优质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截至目前,这200个公众号拥有粉丝共6119万人,阅读量超过8.6亿次。

2022-03-17 10:31:02

张文斌:

第三,抓平台搭建,推动优质资源互动共享。我们通过优化整合校内外各类资源,积极推动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一是联动全社会构建“育人共同体”。开展“国企领导上讲台”“国企骨干担任校外辅导员”、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等工作,推进党政军企育人资源与高校互动共享。每年有300多位党政领导干部上讲台、400多位“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等进校园,3年共有300多位“全国劳模”“大国工匠”担任校外辅导员。

2022-03-17 10:32:05

张文斌:

二是融通各领域引导学生知行合一。每年组织开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主题社会实践,各地各高校组织10万多支团队、100多万名师生深入乡村、社区、企业、部队,通过岗位实习、结对交流、军事训练、就业调研、志愿服务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基层、服务社会、增长才干。

2022-03-17 10:33:00

张文斌:

三是深化“一站式”推动校内资源协同发力。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坚持党委领导、学工牵头、教师协同、学生参与、支部引领、社团助力、辅导员入驻原则,整合校内育人资源。这两年分两批确定了115所试点高校,今年要实现1000所,着力打造学生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

2022-03-17 10:33:35

张文斌:

下一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精神,构建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新格局,我们将以谋划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为抓手,坚持以建设重大平台为牵引,以完善落实机制为基础,以强化领导统筹为保障,切实把倡导性的理念落实为操作性的机制办法,把育人工作各项政策和举措落地落细到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为培养一批又一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强保障。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2022-03-17 10:34:03

续梅:

感谢张文斌副司长,最后我们就请王易书记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有关情况。王老师也是2020“最美教师”称号的获得者,长期为本科生讲授思政课,大家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去听一听王老师的课。有请王老师。

2022-03-17 10:35:03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王易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思政课改革创新有关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王易:

谢谢续梅主任,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下面我简要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有关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立足自身优势,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在建设高精尖水平的思政金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下面我分四个方面简要介绍。

2022-03-17 10:36:08

王易:

第一,注重顶层设计,加强思政金课建设的体制机制。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压紧压实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成立了由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的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带头讲思政课、带头听思政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并在校、院两级设立教学督导组,将思政课建设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考核、政治巡查、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标准体系中,凝聚起了举全校之力建好思政课的共识。

2022-03-17 10:36:40

王易:

学校制定了《新时代中国人民大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单独成立了马理与思科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委员会,优化评价考核及奖励机制,并将“三报一刊”上发表的理论文章纳入思政课教师核心学术成果范畴,确保将“3.18”会议精神落实为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2022-03-17 10:37:05

王易:

第二,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科学构建思政金课体系。中国人民大学在全国率先建成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程体系。学校于2019年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通过吸收最前沿的内容,集中最优秀的教师,给予最全面的保障,确保这门思政必修课高质量开设。

2022-03-17 10:37:41

王易:

同时,增设“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等思政选修课,并围绕“四史”学习教育新设中共党史一百年、社会主义发展史五百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等体现人大历史传统、学科特色和优势的思政选修课,构建起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本硕博思政必修课 选修课课程体系,也形成了思政课的“人大经验”“人大品牌”“人大特色”。

2022-03-17 10:38:11

王易:

第三,积极推动“一体两翼”模式不断升级转型,切实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围绕“八个相统一”的核心要求,学校积极推动系统讲授、专题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与“研究型 互动型”教学两翼的不断转型升级。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作用,把“独树一帜”的学科优势转化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学理支撑。坚持用学术讲政治,引导教师对加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科学研究,推出优秀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2022-03-17 10:38:52

王易:

建立“手拉手”备课机制,加强教师教学交流研讨和集体攻关,鼓励思政课教师直面学生现实关切和思想困惑,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效果,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近年来,一大批中青年教师成长起来形成集聚效应,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第四,秉持“共建共享”理念,助力全国思政课改革创新。2017年,教育部社科司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共同打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

2022-03-17 10:39:20

王易:

目前,集体备课平台已经覆盖2700多所高校,为全国12余万思政课专兼职教师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服务。集体备课平台被誉为思政课教师的能量枢纽,汇集着优秀的教学资源,思政课教师可以在备课平台上管理教学大纲、制作教学课件、创新教学互动,还可以依托移动端,满足掌上服务需求。如果把集体备课平台比做一个“大超市”,思政课教师正是在这里根据学生的“口味”,挑选“食材”、烹饪“大餐”。集体备课平台也汇集起了讲好思政课的最大合力。

2022-03-17 10:40:37

王易:

“周末理论大讲堂”“青椒论坛”“名师大家讲党史”“疫情防控公开课”、大中小思政课教师“同备一堂课”、百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教指委专家“在线问诊”等,实现了思政课教师从单兵作战向集团作战的系统转变。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国人民大学将再接再厉,承继优良传统,推进改革创新,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就是我的介绍,谢谢。

2022-03-17 10:41:12

续梅:

感谢王易老师,那么我们四位嘉宾的介绍就到这里。下面我们就进入答问环节,看看记者朋友有没有问题。

2022-03-17 10:41:40

新华社记者提问。(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新华社记者:

主要是想问一下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情况。去年中办印发了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意见》印发以来,学院建设有什么新的成效?下一步还有什么推进的举措?谢谢。

2022-03-17 10:42:09

徐青森:

感谢您的提问。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推进整个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抓手。正如您刚才提到的,去年中办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马院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和中宣部正在抓紧认真地推进工作的落实。

今年以来,教育部大力推进高校马院建设,学院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大幅度提升,引领辐射作用在明显增强。刚才我在前面的材料里已经向各位作过介绍,到目前为止,全国高校已经拥有1440余所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2-03-17 10:42:47

徐青森:

此外,我们还会同中宣部重点建设了37家全国重点马院,并重点资助建设了200多个优秀的教学科研团队。这些重点马院、优秀团队在我们的教学改革、资源共建共享以及师资培训方面,都为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和全国马院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和支撑作用。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高校的马院老师主动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军营,来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按照我们现在不完全的统计,已经超过1万场次,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03-17 10:43:40

徐青森: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高校马院建设的水平,来推动马院的内涵式发展。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强化整体推进。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推动形成各类马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体推进的局面。还要充分发挥好重点马院的引领作用,加大结对帮扶的力度,通过集体备课、开展科研联合攻关、选派教师交流等多种方式,来辐射带动全国马院建设质量的整体提升。

2022-03-17 10:44:05

徐青森:

二是要继续加强学科建设。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整体发展,规范和完善二级学科设置,加强学位点的建设,把好质量关。支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科群,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协同发展。

三是要持续加大支持力度。我们将会同中宣部,继续通过设立比如重大委托项目等措施,来支持重点马院的高质量发展。另外,下一步还要考虑支持建设一批特色马院,优化全国重点马院的布局,特别是在未来的马院建设里面,还要特别注重向中西部地区的适当倾斜。

2022-03-17 10:45:05

徐青森:

四是注重人才培养。要统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和在职攻读博士两个专项计划,选拔培养高素质人才从事思政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工作。

五是要不断提升治理水平。推动高校选优配强马院的领导班子,深入实施好马院院长(书记)的培养工程,开展专题培训,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

就这个问题,我就介绍这些。

2022-03-17 10:46:35

澎湃新闻记者提问。(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澎湃新闻记者:

我们知道,近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有了大幅提升,但是还存在学生“抬头率”“点头率”低的问题,请问对这些问题我们该怎么看?下一步工作上有什么考虑?我还想提另外一个问题,在提升中小学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上,教育部将采取哪些举措?谢谢。

2022-03-17 10:47:35

徐青森:

谢谢您的问题。你问到的思政课的教学效果的问题,“抬头率”、“点头率”的问题,应该说是我们整个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主要努力方向,也是我们的重点难点问题。这些年以来,特别是“3.18”座谈会以来,各地各高校都在围绕教师讲好思政课、学生学好思政课,在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总体上看,这些年我们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都在不断增强。特别是有些高校结合本校学科专业特点,开发建设了很多特色的思政课程,受到学生的好评。

2022-03-17 10:48:13

徐青森:

另外,在全国高校思政课课堂,正在广泛推进,比如说问题式、探究式的教学,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前年以来,我们围绕着抗击疫情,组织过“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用户访问量超过1.25亿人次。

另外一个有显示度的指标,我们这两年有100多门思政课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同时,我们通过教学展示交流活动,也推出了一批思政“金课”,这些都能说明我们思政课的整体教学效果还是在不断提升和改善的。提升改善的关键还是教师们的努力。

2022-03-17 10:49:43

徐青森:

我们的教师队伍,这些年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老师,每年各个高校都在组织学生的自主评选,比如说“我最喜爱的老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一些评选,各位媒体朋友可能也会关注到,我们相当一大批思政课老师成为了学生们心中的“我最喜爱的老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另外,这两年还有十位高校思政课老师被中宣部表彰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也为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作出积极贡献。

2022-03-17 10:50:11

徐青森:

刚才您提到的这个问题,我们绝对不能视而不见,还必须要清醒地看到,思政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在一些学校还一直存在,有的课堂,学生的“抬头率”和“点头率”确实不高。对这个问题我们怎么看呢?我们想,可能要从两个方面来看。

第一,要从客观的要求上来看。客观的要求,就是讲好思政课不容易,因为这门课的要求高,它对于老师的理论素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我们的思政课教材几乎每年都在修订,为什么呢?因为国内外的形势发展变化很快,我们的教学内容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要求每一位老师要不断地备课,常学常新,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对于老师应该说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挑战,这是个客观要求。

2022-03-17 10:51:03

徐青森:

另外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在一些地方,一些课堂上,效果不理想,从主观方面来说,还是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我们部分老师的理论功底还不够扎实,特别是有的课堂教学和现实相脱节,手段方法比较落后,针对性、感染力也比较欠缺,这个是我们面对的最主要的突出问题。

2022-03-17 10:51:45

徐青森:

下一步,我们会紧紧围绕提升教学效果和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素质,来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可以这样说,我们各项工作的核心目标,就是要提升效果,这个效果就是入脑入心的效果。一是要在教师素质提升上下功夫,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师培训,分层次组织开展集体备课,加强教学方法训练,提升综合素质。还要注重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交流研讨,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

2022-03-17 10:52:04

徐青森:

二是要在教学创新上下功夫。要支持思政课教师开展对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能够针对不同的教育类型、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来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此外,我们还要组织征集和研究回答学生关注的理论热点和社会难点问题,以此来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在前面也向大家介绍了,我们正在组织各门课的高水平课件的制作,要打造一批示范课,还要建设我们教学的案例库、素材库和问题库,为一线老师的教学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我们还要鼓励老师积极采用案例式、专题化等多样化教学方式,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小组研学、情景展示等方式,激发课堂的教学活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获得感。

2022-03-17 10:53:01

徐青森:

还有,我们要大力推进实践教学,目前教育部正在联合中央九部门,准备联合设立一批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基地,把鲜活的实践教学资源引入到思政课课堂里面来。最后一点,我们还要在学生思想引导上下功夫。这几年,很多学校都设计了思政课导论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面向新生来讲授,我们请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为全校新生讲好思政课的“开学第一课”,帮助学生去认识理解学好思政课对人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价值,也增强他们对思政课的认同感。

对这个问题主要就作这些介绍。谢谢。

2022-03-17 10:54:05

续梅:

我想我们王易老师的课抬头率肯定是高的,一会儿王老师可以再补充两句。游森副司长先介绍中小学的情况。

2022-03-17 10:54:53

游森:

谢谢澎湃新闻的记者,下面我结合青森司长的话题,就中小学思政课吸引力、感染力问题,补充一点情况介绍。

中小学思政课面对的学生群体规模大、年龄跨度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于提高中小学思政课的有效性和德育工作的有效性,非常关键也极为重要。

2022-03-17 10:55:28

游森:

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在加强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从2020年德育状况监测结果来看,中小学生普遍具有积极的人生价值观。超过85%的学生在勤劳节约、诚实守信、团结友善、遵守公德等方面的日常行为规范较好,均比2017年上一轮德育监测有所提升。八成以上的中小学生喜欢上道德与法治课,超过95%的学生报告学校开展过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

2022-03-17 10:56:05

游森:

刚才我介绍到,今年我们要研制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文件,文件将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在认真研究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遵循不同学段中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接受特点,结合伟大时代和伟大实践,谋划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改革工作,推动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2022-03-17 10:56:44

游森:

一要进一步丰富课堂内容。要系统讲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故事、战疫故事、先进典型事迹以及形势与政策要闻等鲜活素材,不断增强中小学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让思政课成为打动学生心灵的一门课,真正做到让学生爱上、爱听。

二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要丰富课堂维度,采取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多用案例式、探究式、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激发课堂活力。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师工作交流研讨,继续开展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建立思政课教师教研共同体、集体备课制度,引导思政课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着力提高教学水平。

2022-03-17 10:57:17

游森:

三要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要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各地建立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和思政元素,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劳动教育、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促进学思结合、知行合一。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2022-03-17 10:58:00

王易:

我就补充两句话。习近平总书记说,讲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从我多年的思政课教学感受来看,讲好思政课,要讲清楚我们的教学重点,要破解理论难点,要融入社会热点,还要结合学生特点。我想,只有把这四点紧密结合起来,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是既解惑又解渴,让学生感觉到他真正解疑释惑了,破解了思想上的相关难题,真正做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他有真正的获得感了,我想这个上座率和抬头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2022-03-17 10:58:43

中国青年报记者提问。(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中国青年报记者:

我们都知道,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特别骨干的力量,特别想请问,近几年,教育部在加强高校辅导员建设方面有哪些进展?取得了什么成效?后面我们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素质能力提高方面还有什么考虑?谢谢。

2022-03-17 10:59:55

张文斌: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非常感谢您对高校辅导员这支队伍的关心。

首先,辅导员从身份上来讲应该是双重身份,是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我记得三年前的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当时会议的主要代表是思政课老师,同时每个省都派了一名辅导员代表出席了这个会议。辅导员队伍是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大思政课要“善用之”,我觉得辅导员队伍是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的一支重要队伍。

2022-03-17 11:00:24

张文斌:

这些年,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讲话当中,多次强调要重视这支队伍,要加大培养和激励力度,落实各项政策保障。

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近年来,我们主要是聚焦破解发展难题、提升素质能力、强化示范引领等等重点,扎实推进以下几项工作。第一件事,抓配备。刚才我在介绍总体工作情况时已经说了全国高校辅导员的配备情况,我们这些年,结合高校思政工作体系构建三年任务台账,把队伍配备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应该说全国高校辅导员的数量配备大幅度增长。

2022-03-17 11:01:07

张文斌:

在辅导员的事业编制方面,过去不少高校辅导员是临时编制是合同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在着力推动辅导员编制待遇稳步提升。各地各高校也结合实际情况,突破了编制发展的瓶颈,补齐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短板,这两年进展非常明显。比如说江西省,通过专题督办、专门编制、专项招聘,专门拿出了1200个编制用于解决专职辅导员的编制问题。再比如安徽,积极协调省委编制部门追加了高校专职辅导员事业编制,解决了公办高校专职辅导员编制问题。再比如江苏,江苏前些年在这方面问题比较突出,但是从前年开始,他们实施了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力图通过三年的努力,把辅导员配备和编制问题彻底解决。这方面进步是非常明显的。

2022-03-17 11:01:45

张文斌:

第二是抓培养培训。我们这几年建立了从部、省、校三级的辅导员培训研修体系,专门设置了党情国情社情的考察课程。另外,举办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的示范培训班。从教育部层面举办全国性的示范培训班,省级层面举办本地区示范培训班,学校层面举办校级培训。从教育部层面,每年大概线上培训7万人,线下培训5000人左右。这两年受疫情的影响,线下培训人数还是保持下来了。再加上各省和各校的培训,基本上做到了辅导员培训的全覆盖。

在辅导员攻读学位方面,教育部每年有300个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计划。在辅导员科研方面,也得到社会科学司的大力支持,在每年的人文社科项目,专设了一个辅导员专项,每年设立200余项高校辅导员研究课题。

2022-03-17 11:02:35

张文斌:

第三是抓引领。这两年我们一直通过选树先进典型,来带动全国辅导员潜心育人。连续组织开展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最近第九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马上就要启动。另外,三年来,我们会同中宣部一起举办“最美高校辅导员”推选展示,已经开展了三年,先后评选了30位全国高校最美辅导员。

2022-03-17 11:03:07

张文斌:

教育部还推选了一批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涌现了一大批优秀辅导员的典型。我们在中宣部的大力支持下,在央视等主流媒体和各种媒体上广泛宣传优秀辅导员的先进事迹和职业风貌,推动广大辅导员努力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大先生”。总体上看,各项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2022-03-17 11:04:30

张文斌:

下一步,我们将实施全国高校辅导员的能力提升导航计划,围绕辅导员的基础性建设、提升性扶持和示范性奖励等几个方面,结合教育部正在极力推动的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设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能力提升的大数据赋能平台,来不断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提升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2022-03-17 11:05:18

光明日报记者提问。(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光明日报记者:

刚才徐司长在介绍中,重点强调了这几年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取得了数量上的历史性突破,我想问的是,当前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难点?下一步的工作考虑是什么?谢谢。

2022-03-17 11:06:50

徐青森:

谢谢您的问题。办好思政课,关键靠教师。这些年,教育部还有各地各高校在贯彻落实“3•18”重要讲话精神过程中,一直是牢牢抓住教师队伍建设和能力提升这样一个关键,来不断推动教师的配齐建强。我们围绕着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教育部建立了专门的工作台账,来推动各地各校加大配备力度。此外,我们还通过思政课的特聘教授制度、“一省一策”集体行动等多种方式,来推动地方党政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社科名家以及各行业先进模范,来担任思政课的兼职教师或者特聘教授,这样的话,就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2022-03-17 11:07:47

徐青森:

就像刚才给大家介绍的,为什么我们说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就是我们现在已经达到了12.7万人的规模,教师队伍总体上达到了1:350的师生比要求。但是快速的增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队伍建设的问题,如果高度概括的话,是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方面,是教师配备不平衡。虽然我们说全国已经总体达标,但是确实是在有的地方和有的高校,教师的配备仍然是有缺口的。

2022-03-17 11:08:40

徐青森:

第二方面,队伍素质有差距。我们的部分老师综合素质与中央的要求,以及与我们学生的期待相比,应该说还有不小的差距。有的老师理论功底不够扎实,有的老师实践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刚才向大家介绍的数字,我们已经有77.7%的老师是49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我们现在看,他们确确实实年富力强,学历层次也比较高。从我们调研和实际一线听课的情况来看,是有着非常好的基础的。但是,这批老师的成长和发展,应该说也还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和问题,如何能够从这些年轻的老师里面培养和推出更多的名师大家,也是我们面临的下一步的重点难点问题。

2022-03-17 11:09:40

徐青森:

所以,为了进一步建强教师队伍,我们要坚持精准施策,继续做好统筹指导,坚持“一省一策”“一校一策”,来强化地方和高校党委的责任,加快补齐教师配备的短板。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体系,这样为我们的师资补充形成源头活水。

再有,我们要继续坚持效果导向,完善培训体系,要继续办好“周末理论大讲堂”,使我们高质量的教学资源能够覆盖到每一位老师。另外,要办好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修班这样的示范培训,并充分发挥好全国41个高校思政课研修研学基地的作用,来分专题、分课程地开展师资培训,去提高我们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2022-03-17 11:10:12

徐青森:

还有,要强化激励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我们将会在教育部的“繁荣计划”里面,继续设立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来支持老师们开展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同时,还要推动高校进一步改进教师的评价考核制度,加大对优秀思政课教师的奖励表彰宣传力度,为我们优秀老师的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的环境。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儿,谢谢。

2022-03-17 11:11:4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我们注意到,教育部近期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请问思政课的信息化建设目前有哪些推进举措?另外还想问一下,高校在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方面,还有哪些探索和努力?谢谢。

2022-03-17 11:12:03

徐青森:

谢谢您问到的这个问题。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去整体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由之路。部里面现在高度重视,在整体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在这个过程中,思政课特别是我们正在推进的“大思政课”建设,大有可为、大有空间。

首先,在这方面我们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刚才我和王易老师都介绍到的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这个平台是依托北京市建立的思政课高精尖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在推进建设,社科司给予指导,来推进这方面的工作。

2022-03-17 11:13:03

徐青森:

在座的王易老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思政课一线老师,实际上也是这个平台建设的重要组织者和推动者,待会儿她可能还要做一些介绍,这是一个很好的基础。就像刚才王易老师介绍的,它已经成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备课时候的一个重要资源汇集地和驱动力的力量来源所在地,可以说它是一个思政课备课的“大超市”。

2022-03-17 11:14:24

徐青森:

另外,我们正在与上海的“易班”合作,推动面向学生自主学习的“青梨派”平台建设,“易班”这些年的建设发展很快,得到了教育部思政司的有力支持。目前,“易班”已经覆盖到全国1700多所高校,大学生实名注册的用户达到了3000万人,日均活跃用户超过百万人次。下一步,在推进思政课信息化建设方面,我们考虑将会以这两个平台为核心,与部内相关司局以及与地方的思政课相关平台进行互联互通,打造覆盖教与学、备课与培训、交流与推广为一体的“大思政课”信息化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两大系统来构成,一个是面向老师的教,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

2022-03-17 11:15:05

徐青森:

我们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建好建强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把这个平台打造为全国思政课教师进行备课的“中央厨房”,或者王易老师讲的“大超市”,以这个平台为核心,向全国思政课教师提供包括教案、课件、讲义、案例等优质教学资源。

为了建好这个“中央厨房”,我们还组织全国的8个分课程建设的教学创新中心,与各个教指委合作,分课程、分专题地开发建设教学案例库、素材库和问题库,为“中央厨房”提供有力支撑。如果说这个集体备课平台是“中央厨房”,8个教学创新中心就像“供货商”,它要源源不断地支撑“中央厨房”建设。不仅仅是“中央厨房”自己建,还要全国的力量一起建。

2022-03-17 11:16:02

徐青森:

此外,我们还要组织全国41个思政课教师研修研学基地,按照教师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思路,去充分运用集体备课平台上的资源,分专题、分课程地来开展高质量的精准的教师培训。这样也可以做一个比喻,我们41个研修研学基地大概就像分销商,我们有中央超市,有供货商、分销商,这样形成一个线上线下联动的一体化的集体教研系统。

我们还会继续推进思政课的虚拟仿真中心建设,去年我们已经布局建设了首批的虚拟仿真5家中心。下一步,我们将会指导这些中心,加大课程软件的开发力度,为全国的虚拟仿真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2022-03-17 11:17:16

徐青森:

未来我们的集体备课平台将是交互式、互动式的,除了要向老师们提供这些资源,更重要的还要不断听取老师们的一线意见和建议,不断地来优化和丰富我们的资源供给,实现良性互动,这样来实现全国老师共建共享共用的这样一个集体备课平台。

第二个,我们要面向学生的“学”,建设思政课在线学习和实践成果的展示平台。我们把这个平台命名为“青梨派”,取的是一个谐音,是青年理论学习的谐音,其实这里面还化用了毛泽东同志《实践论》里的一句名言:“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也是指的这个意思。

2022-03-17 11:18:08

徐青森:

未来“青梨派”平台,一方面将会把优质的课程资源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堂内容。另一方面,也鼓励学生围绕学习的内容,自主地创作和制作像微电影、动漫、音乐等一些网络作品,上传到“青梨派”的平台上进行发布和互动。同时,我们还在探索把学生这些学习成果的发布和展示交流活动,与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与教师评价考核等等,让它互动和联动起来,整体推进我们的实践教学的开展。目前,我们的“青梨派”已经在三个省市和六所高校开展了试点,我们还请全国69个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参与了资源开发等建设工作,并将根据进展情况,有序扩大试点的覆盖面,逐步向全国推广。

这个问题就介绍这些,谢谢您。

2022-03-17 11:19:06

王易:

谢谢您的提问。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思政课赋能,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一个最突出的体现。这些年来,在教育部、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的指导之下,中国人民大学举全校之力,先后承担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的建设,承担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的建设。

2022-03-17 11:20:03

王易:

在建设过程中,我作为一线教师,深切地感受到了思政课的教学从技术运用到技术赋能的理念升级,感受到我们思政课教师从单兵作战向集团作战的系统转变,也感受到我们整个思政课的建设从同向同行到共建共享的深度融合。

比如说,我们现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思政课教师搭建了能量枢纽。刚才青森司长反复提到的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在我们这个平台上,从即时资讯、文献支撑、教学资源到数字化教学、质量评估、实践育人,应该说真正将技术手段运用到了思政课教学的各个环节。

2022-03-17 11:21:02

王易:

同样也是在这个集体备课平台上,我们汇集着非常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这个地方也可以说几个数字,有300多万条的文献资源,有4万余册的电子图书,有5000多个微视频,应该说所有的这些资源。如果用思政课教师的话来讲,就是集体备课平台现在变成了全国思政课老师的“加油站”,变成了备课的“充电宝”。

2022-03-17 11:21:39

王易:

再比如说,我们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打造了高精尖水平的思政“金课”。这个地方我也可以举几个例子,一个是在2020年的夏天,我们打造了一套完整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资源,在这个一体化教学资源之中,既包含着14讲的课程精讲,而每一课程精讲中,又包含着不少于90分钟的讲课视频、不少于12000字的教学讲义、不少于40页的ppt课件,同时还包含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生动实践的12个经典教学案例库,还有120多个知识点的集萃。应该说,这样一整套的一体化教学资源,现在是供北京60余万大学生同时在线使用,而且逐渐在向全国推广。

2022-03-17 11:22:16

王易:

再比如,在疫情期间,我们制作了疫情防控系列公开课“在经历中学习”“在比较中学习”“在反思中学习”,现在的在线浏览量已经高达2000万人次。而且我们还研制了vr精品课件、xr项目,创设了虚拟仿真、沉浸式的教学体验,也是通过精湛的信息技术和我们的教学内容,不断地去深度融合。再比如,在去年,我们为了庆祝建党百年,推出了一系列可视化教材,这些可视化教材又包含了三个,一个是“名师大家讲党史”系列网络公开课,再一个邀请优秀的思政课老师做“党史百年:人物·事件·文献”系列微视频,同时我们还请青年大学生做“跟着总书记学党史”系列微故事。应该说这一套资源的开发,开拓了思政课可视化教材的新模式。

2022-03-17 11:23:06

王易:

刚才在介绍过程中,我们也提到了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去凝聚讲好思政课的最大合力,青森司长刚才提到的“周末理论大讲堂”已经举办了76期,名师大家在这个地方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人次近300万,应该说这已经变成了全国思政课老师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必修课。像“同备一堂课”“同上一堂课”更是凝聚起了讲好思政课的最大合力。

根据教育部的规划部署,以集体备课平台为中心的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正在创建过程中,全国高校思政课的“中央厨房”已经逐渐成形。我们中国人民大学也会继续提供支持,秉持着共建共享的理念,立足北京、辐射全国,为全国思政课教师、为全国思政课改革创新继续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

我就介绍这些。

2022-03-17 11:24:03

续梅:

好,我看记者朋友们没有什么问题了,我们提问就到这里,再次感谢今天出席发布会的四位嘉宾和记者朋友。我们的发布会就开到这里,谢谢!

(结束)

2022-03-17 11:25:10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网站地图